联话凤山!走近晋安乡土文化,探寻茶园村落风韵!
时间:2023-11-08 17:58
第一章 村落

选胜登临凤山境;

访古凭吊白马魂。

这是凤山白马王庙的楹联。


凤山,原名东屿、湖屿,为东湖上的一个小岛。清郑祖庚《侯官县乡土志》载:“凤山、旧名湖屿,约三四十户,有吴、倪、李三姓。”民国何振岱在《西湖志》也写道:“本称东屿。东屿,东湖岛屿也。”东湖水域经历代围垦造田消失后,凤山逐渐成为鼎立于田野上的小山包,东瞻金鸡山,西迎琴亭石山,南与茶园山对峙,北同珠笼山相望。李、倪、吴、陈、钟五大族姓陆续徒迁至此,世代乐居。其中又以李姓最多。

李姓出自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其后裔世袭大理职,称理氏。至商纣王时,世袭理官的理征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难,奔于君侯之墟(今河南境内)。因沿途食李子得以生存,为了报答“木子”保命之恩和躲避纣王的追捕,并且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理为李,从此中国有了李姓。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老子)为十一世。主要郡望有陇西郡、赵郡等。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李元祥受封为闽越江王,定居永安,为李氏入闽始祖。南宋时期,李元祥后裔李君达迁入泉头安溪湖头。明末清初,安溪首富李森后裔李璜友因避战乱,携子迁到福州北门外后塘村。清代,其长房后裔迁居井关外凤山村。今安溪湖头李氏宗祠前有楹联:“派衍陇西,脉承高祖唐王裔;支蕃海外,根系中华黄帝魂。”

吴姓出自姬姓,其远祖为周太王古公亶父。古公因戎狄威逼,率领族人由豳地迁到岐山下的周原,建立周国。生三子,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少聪颖,古公欲立至为王。泰伯、仲雍知父意,为自动让贤便到南方采药,居衡山下。后迁东海之滨江浙一带,建立姬姓王国“勾吴”。周灭商后,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为越国所灭,子孙逃匿,不忘故国,遂以国为姓。主要郡望有延陵郡、渤海郡等。唐乾符二年(875年),河南光州固始人吴文卿随王审知入闽,卜居井关外西园村。后裔有播迁凤山、中亭等村。今西园吴氏宗祠正门两旁大理石上镌刻着书法家潘主兰题的一副对联:“面对金鸡,桑梓千秋欢聚;背临罗汉,子孙万代安居。”  

倪姓改自郳姓。殷商之前,黄帝后裔建有邾娄部落。周武王灭商,封帝颛顼后裔邾挟为附庸,居邾地(今山东邹城)。春秋时,邾挟七世孙邾仪父有功周室,晋爵为邾武公。他又封其次子肥于郳地(今山东滕县东),故称郳国。战国时,楚灭郳。公子肥的后裔以国为姓,后避仇改郳为兒,又加人为倪。汉武帝时期,有千乘人(今山东高青)倪宽,未仕时,家贫为佣,常带经书锄垅;后为御史大夫,倪姓尊为共祖,后代以“经锄堂”为堂号。主要郡望为千乘郡。元至大年间(1308年—1311年),浙江金华龙门倪普第三子倪义任福州儒学提举,迁居闽县东街凤池坊(今鼓楼区石井巷一带)。明洪武二十六年(1394年)其玄孙倪保全迁至连江琯头拱屿。清康乾间,倪义第十九世孙倪文华由连江琯头迁侯官县井关外凤山村,后又迁珠笼村。今连江琯头倪氏宗祠有楹联:“循吏本真儒,锄陇带经,劝课名标两汉;家修为廷献,建庠兴教,明伦绩著三唐。”

1958年,福州火车站动建,凤山被基本荡平,凤山自然村几十户村民拆迁安置于罗汉山下的珠笼自然村,形成上坉厝和下坉厝。同年,因建高铁维护场需要,从珠笼又迁一半至今东浦花园附近的中亭自然村;2006年,剩余一半中的大部分再迁茶园新苑,中亭自然村也一同迁入茶园新苑,还有一小部分迁入中亭新苑。今福州火车站北侧的“西凤路”,路名就由“西园”和“凤山”各取一字而得。


   村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白马王庙,与凤山族姓迁居史紧密相关。凤山白马王庙原址位于现福州火车站广场。1958年,因福州火车站铁路建设需要被征用。1990年,为保留历史古迹,经凤山村民及台胞多方努力下,利用旧凤山村仓库用房再建白马王庙。2009年,白马王庙再次被征收,并于2014年重建在茶园村晋安河畔,与茶园胜境为邻。新的凤山白马王庙殿宇翘角飞檐、红墙硫瓦、气势恢宏。殿内供奉诸神,正中为白马孚佑王,左侧为李宗师、临水陈太后,右侧为邱医官、守土尊王,神主座前立有威武雄壮的刘将军、李将军。


相传白马三郎是闽越王驺郢的第三个儿子驺寅。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被正式册封为闽越王。后传至郢,郢之三子名寅,年少英勇,善射猎,好骑白马,军中称“白马三郎”。白马三郎于春日正月游猎至东郊鳝溪,见一村民啼哭甚哀,叩问其故,村民诉说,村里溪潭之中潜一大鳝,常为人害,每当出游,便山洪暴发,冲毁田园庐舍。故每年正月十五日须备一对童男童女往祭,才告无事。村中各家轮流送出孩子,今年轮到他家,是以啼哭。三郎说:“此事无妨,吾能解之。”遂决心为民除害。到了十五日这天,三郎佩弓弩、骑白马,直奔鳝溪而去。时正值午时,巨鳝浮出水面,凶恶异常,向三郎扑来。三郎张弓搭箭,射中巨鳝要害。鳝负痛腾空甩尾,将三郎连人带马卷入潭中,三郎抽出腰刀刺向巨鳝,一时血染溪山,声震松林。巨鳝临死,尾巴仍死死缠住三郎。三郎力竭,终与巨鳝同归于尽。乡人为感三郎无量功德,在鳝溪峡口立庙,朝夕奉祀。

福州十邑百姓感激白马王,为他们带来福祉。所以,传薪分炉的白马王庙遍布四面八方,福州市区、长乐、连江、闽清、霞浦等地,多达200多处。2018年12月,白马王信俗被福州市政府公布为福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来源:晋安区茶园街道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