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区魏杰家风家训馆不仅美还很有“故事”
时间:2018-01-13 10:22

坐落于金鸡山公园的魏杰家风馆  

  导语  

  魏杰(1796-1876年),谱名大信,字从严,号松筠、拙夫,晚岁又称松鹤樵者,福州东城外菜园口人,为唐朝名相、一代铮臣魏征第三十九代孙,清代福州著名诗人、书法家、藏书家、慈善家、儒商和方志家。魏杰一生“耽山水、乐咏吟”,好古敏学、爱国爱民、乐善好施,他在《魏氏家规训言纪》中提出了“训以治家、训以育人、训以养德”,时隔百年之后,“立身、齐家、乐善、爱国”的魏杰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扬。 

  训以治家|训以育人|训以养德|

  独具韵味的金鸡山夜间景观(包华摄) 

  魏杰家风馆坐落于福州市晋安区金鸡山公园,掩映在一片梅林与竹园之间,白墙青瓦,古素淡雅,总建筑面积383平方米,是2002年由晋安塔头一带迁建至此。 

  整个家风馆为福州清代古民居典型的两进四柱三间结构,进入馆内,中间有门,两旁有楹联,平日主客从两边进入大厅。中有天井接天水,左手边的大鱼缸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养着红黑两色的金鱼,非常漂亮灵动。大堂上方悬挂着两盏灯的梁柱,叫做“灯梁”,“ 灯”福州话称“丁”,代表人丁兴旺的意思,魏氏家族传承千年,子孙后代人才辈出。

  魏杰家风馆大堂

  魏氏先祖魏征,河北省巨鹿人士,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相之一,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建“贞观之治”大业,有“铮臣”之誉。据《贞观政要》记载:魏征谏李世民达50次,呈送奏疏11件,一生诤谏数十万言。 

  在他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写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意思是说:我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水流潺潺,经久不息,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同样的道理,如果想使国家安定,统治稳固,就必须积聚道德和仁义,缓和与百姓之间的矛盾。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逝,唐太宗亲制碑文,并为书石,昭陵陪葬。他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逝,朕亡一鉴矣”,表达了沉痛的思念。 

  

  魏氏先祖魏征简介  

  公元904年秋,魏征第十世孙魏看率领儿子及兄弟十余人入闽,初驻福州台江安民崎顶,任福清都尉,后迁福清清远里等地。明朝末年,为避倭寇之乱,迁至福州东门外菜园口,成为玉融迁省一世祖。 

  秉承先贤风范,魏征第39代孙魏杰一生好学多才、爱国爱乡、博施济众。他精于农桑、盐务,家底殷实,但勤俭治家,淡泊名利、富而不吝,常游山抒怀,在鼓山、于山、乌石山、九峰山等地留下了三十三处具有很高文学和书法价值的摩崖石刻。他一生创作的许多诗文集都已成为福州地方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其撰写的《魏氏家规训言纪》也是福州近代族谱家训中的典范。 

  魏杰一生从幼时半耕半读,到成为一代儒商,历经坎坷,但无论是身处困厄之境还是顺遂之途,他始终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处之,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耕读传家

  魏杰父亲的魏富友一生务农,在魏杰35岁时离世,遗下八男四女。作为长子,魏杰挑起了八房80余口的家族生活重担。在他的带领下,经十余年努力,魏家家业渐丰,成为东门外首富,在塔头街建成以“鹤山草庐”为中心的建筑群。十余年中,由魏杰手上所建房屋多达149间,东门外“魏半街”享誉福州城。魏杰这样描绘当时的生活场景:“家祠卜筑处仁里,精舍读书苟完矣,近市何尝累隐居,晋安桥畔鹤山庐,又喜壶中春酿熟,双眉常展未尝攒。”  

  魏杰一生好古敏学,景仰朱熹,受朱熹儒学影响甚深。其《逸园诗钞》中有多首诗赞叹朱熹,曾用“芳心存史策,千古仰精神”来表达对朱熹的崇仰之情。后来,他在鼓山灵源洞修建了一座水云亭,并在亭中亲手刻塑了一尊朱熹塑像。 

  魏杰也是一位藏书家,在他的鹤山草庐中辟有寿泉精舍、静修书屋、石泉居等藏书和读书场所。他的朋友高云璈曾赞曰:“积书数万卷,日夕披吟其中”。 

  魏杰的另一个重要成就就是诗歌创作,他广交诗友,常与诗友同游山水,共同咏吟,有“乐山乐水成仁智,谁把利名冷眼看”的名句传世。魏杰一生留下的诗文有《逸园诗钞》4卷、《逸园诗钞后集》1卷、《鼓山吟草》1卷、《九峰志》4卷等,其中《九峰志》是福州第一部记载风土民情和自然风景的志书,有着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史学价值,书中有20位福州名宦和文人为其作序,可谓福州方志序文之最。 

  

魏杰著作的部分原版本 

  爱国忧民 

  清道光年间,鸦片为祸,魏杰用《鸦片词》苦苦劝诫世人:“夷狄传来号百草,愚者恶兮智者号。谁知无锋善杀身,煎熬膏脂命难保”,又在《悯毒行》中盛赞林则徐禁烟之功绩:“国朝严禁时,万民起生色。” 

  道光三十年十一月,林则徐病逝,他闻讯无限伤悲,赋诗痛呼“吁嗟乎,死生有数贵得时,君之名节双全矣。古来英杰有几人?前后出师垂青史。”鸦片战争后,福州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魏杰身为盐商,与外国人的交往日益密切,但他对中外贸易十分谨慎,有《即事口占》一诗云:“自古蛮夷不乱华,和戎谋议出谁家?可怜四海民膏竭,风火轮船日月车。” 

  清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建船政局,魏杰十分高兴、积极支持,以71岁高龄参加船政局行台坐向的设计工作,并誌诗以载“百亩良田万里江,千峰罗列景无双。前朝后帐无偏倚,结笥高台看驾艭。”

  道光年间,朝廷腐败,迫于时政,魏杰两度掌理盐务,因通达谦和,诚信经营,得到四方盐民拥护,其整理的《闽盐论》扬名闽地。 

  博施济众

  魏杰将“读圣贤书,行仁义事”作为处世之责。清末饥荒之年甚多,福州城内乡绅议建义仓,他带头捐献巨款。因为深知农作艰辛和民间疾苦,魏杰对借贷者有求必应,予以资助,从不索还。对售地的贫苦农户,魏杰创“田面租”,即田地仍归原主永佃,每亩纳租谷二、三十斤,并可随时原价取续,让农户不失生活保障。 

  同治癸亥二年(1863年),魏杰途经九峰村枣岭大溪时,见水势湍急,石桥水毁,溺死者众,即组建东乡“修桥铺路会”,捐资修建、铺设福州东郊乡间的石桥、石板路,此慈善组织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此外,他还独资重修东门外桂井街义井,造福乡亲。 

  为了让更多的乡间子弟能上学读书,魏杰出资将东门普文书院改建成东埜小学(现晋安一小前身),晚年时更是不遗余力出资办学。 

  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魏杰竭其家财,慷慨解囊,曾捐修的古迹有:东禅寺(1840年修)、鼓山喝水岩水云亭(1854年修)、鼓山桃岩精舍(1855年修)、北峰九峰寺(1863年修)、东门地藏寺(1864年修)。清咸丰四年(1854),魏杰又捐修鼓山十八景,并为其命名。 

  福州东门地藏寺 

  摩崖石刻

  魏杰一生陶醉于山水之中。他游遍福州的山水、寺庙,游踪所至,常举笔疾书,留下不少摩崖石刻。据统计,他在10多岁到80岁的60余年里,100多次登上鼓山并出资建造了鼓山十八景,除咏唱鼓山的诗篇外(著有“鼓山吟草”),在鼓山现存的摩崖题刻562段中,魏杰题刻占了27段。鼓山的舍利窟、白云洞、龙头泉、石门、达摩洞、桃源洞、降龙洞、葛仙居等处,都有魏杰的诗刻,更多的是他的题刻,如绝峰顶的“无山与齐”、喝水岩的“山水知音”、八仙岩的“西望瑶池”等都记载了魏杰的足迹。除鼓山外,魏杰在九峰山、于山、乌石山、象山、地藏寺等各处也留下许多石刻作品。 

  

九峰寺石刻  

  魏杰还在鼓岭梁厝修建了一座茅屋“别墅”,成为在鼓岭盖别墅的第一人。清道光年间,魏杰在《梁厝洋》诗中写道:“受惯林泉乐,家家尽姓梁。村中惟十室,岭上第三村。墅有鸡豚硕,山多松竹香。主人容卜筑,我欲隐高冈。”生动描绘了鼓岭梁氏家族的田园生活景象。 

  福州鼓岭梁厝

  家风传承 

 

  魏杰一生注重家教和家风的传承,历经三十三年时间撰修完成魏氏家谱和《魏氏家规训言纪》,以期“聚族人、敦一本、溯本源、传家纪”。如今,魏杰后裔分布世界各地,但纵然相隔千山万水,魏氏“读圣贤书、行仁孝义”的家风依然在他们的血脉中代代相传。 

  其中,有为抗日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魏太夫人之子阮家金,他是印尼爱国华侨,万隆工会的首任会长,虽身居海外,但心系桑梓,抗日战争时期,为新四军、八路军捐献了大量的抗日物资和抗生素等珍贵药品。1957年,他还与一批爱国人士一起出资创建了现在位于鼓楼区东水路的福州市华侨小学。1948年,魏太夫人去世,开国元勋朱德为其题词“教子有方”、“伟哉阮母,德被异土,宝婺虽陨,范式千古”,彭德怀元帅为其题词“彤管昭然”,这三幅题词的原件目前存放于福建省博物馆。 

  魏杰后人魏道瀛曾是国民党军官,参加过抗日战争,后居住在台湾,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发帖邀请魏道瀛参加“第三届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开幕式”及“欢迎宴会”。除此之外,魏氏杰出后人还有: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冲的秘书魏子通,民国时期政治家宋子文秘书魏道棪,第一批修建川藏公路的先锋魏道鑑和魏道应兄弟,编撰《人民银行会计制度》等金融规章的银行业干才魏子乐,获得福建省第一届优秀企业家称号的魏道熙等等。 

  按魏氏祖训,魏氏后人不论男女16岁以下必须读书,据不完全统计,魏杰后人从纲辈至贻辈从事教育、医疗、建筑的就有三分之一人口,其中知名的专家、教授、工程师就有200余人 。 

  上世纪80年代,魏杰文化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从1984年10月,编辑整理出版了《福建玉融魏氏迁省族谱》;到1992年,编辑出版了《魏杰诗文集》;2002年,在福州市政府的支持和魏杰后裔的努力下,魏杰故居在金鸡山落成。此后,来自世界各地的魏氏后裔常到此怀念先人、传承家风。 

  华灯初上金鸡起舞(包华摄) 

  家风纯则社风正,社风正则国风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好家风浓缩着华夏子孙几千年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魏杰在家谱中留下的五条精选家训: 

  他教导后辈要遵循孝道:“子孙须恂恂孝友。见长上坐必起敬,行必以序,座对必以名。至于饮食,幼者必后于长者。言语必有论,应对宾客不得杂以俚俗方语,以致败度。即行止亦不得笞臂长箕踞,以陷轻浮。” 

  他叮嘱子孙要谨慎交友:“子弟交游,必择醇谨之士。如五六岁时,出则就学,入则在家,不可纵其杂处于乡邻之子,习以粗言秽语。习之性成,人必须礼让之士方可交接,一切游荡赌博之子,不但不可与游,虽一交谈亦所当谨。” 

  他注重礼仪修养:“今虽演进信息文明时代,亦诚不可行毁于一旦。究因讲求诗书礼仪修养,注重乡土田园情愫,实乃华夏文明不绝之命脉也,安能不切实维之继也。” 

  他注重学以济世:“人生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父兄当延请明师以竞所就。若限于资禀,亦当令习一艺,以为资身之策,切不可效市井之辈不事生业者。” 

  他讲求淡然处世:“世间之族,无全盛亦无全衰,富贵贫贱何家之无?富贵者不得骄亢视宗族为路人,贫贱者宜竭力生理以本分为良图,若果穷极无措,始以情诉尊长,众议施助。” 

  

  

来源:晋安区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